近年來,廣西貴港市平南縣按照“強龍頭、補鏈條、聚集群”的發展思路,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,重點聚焦建設紡織服裝千億產業集群,打造中國(貴港)紡織服裝時尚新區(以下簡稱時尚新區),通過招大引強、精準承接,吸引了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256個紡織服裝項目,合同投資額340多億元。目前,時尚新區投產(試產)企業34家,在建項目57個。在近日舉辦的2023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工作會議上,時尚新區獲中紡聯授予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(試點)共建園區。
訂單充足忙生產
走進廣西同生紡織品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同生紡織)生產車間,生產設備高速運轉,200多名工人在各自崗位上繁忙生產。
今年2月以來,平南紡織服裝行業迎來產銷旺季。時尚新區內的各大紡織服裝企業趕訂單、忙生產,一片火熱景象。
同生紡織成立于2020年11月,項目總投資2.5億元,用地57畝,是一家從事箱包、鞋面等帆布面料的織布、染色、銷售一體化的織布企業。負責人許兵介紹,同生紡織今年一季度產值2000多萬元,預計全年產值2億多元。
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不少群眾就業。在同生紡織工作的200多名工人70%來自周圍鄉鎮,訂單的火爆也讓工人的“錢袋子”鼓了起來,月工資在6000元至8000元之間。
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服務中心主任何仲武介紹,園區已投產織布企業15家,年織布約22萬噸,實現產值58億元,稅收2億元。此外,還有14家印染企業投產,5個配套項目竣工,51個項目即將開工建設,帶動了近5000人就業。
智能織造提效率
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,如何保證生產?
“我們購置了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,不僅減少了人工,還提高了生產效率。”許兵介紹,以先進的驗布打卷機為例,勞動力成本比之前最少縮減三分之一,而且包裝質量更好。此外,公司還從比利時引進了質量更加穩定的40臺必佳樂伽馬型劍桿織布機。
在園區另一家企業布嘉迪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,智能設備也被運用到生產中。只見一條U型生產線上懸掛著的一塊塊布料正被有序傳送到各個工位,工人將布料取下,完成相應工序后把布料掛回傳輸線上,按動控制按鈕,再自動傳輸到下一處工位。在每一個工位上方,還有一塊巴掌大的顯示屏,記錄著工人進行的工序、產量等信息。
“這是服裝吊掛生產線,從裁片到成品中間的所有工序都能在這完成,減少人工搬運,實現整個生產流程信息化與高效作業,節約時間和成本。”布嘉迪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莫麗華介紹,目前公司正在加裝兩條服裝吊掛生產線,預計一個月后能全部投入使用。
“東部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紡織服裝產業選擇并落戶平南,不是說將落后淘汰的設備、工藝轉移到平南,而是在轉移中實現技術升級和工藝換代,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是產業升級。”何仲武介紹,平南縣積極引導東部企業通過技術升級、設備更新、工藝換代,在打造“東紡西移”升級版中實現合作共贏。
紓困解難促發展
今年3月21日,貴港贏煊服飾有限公司、貴港幫亮服飾有限公司向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服務中心(以下簡稱紡織服務中心)反映,園區內部分支線供水管主管沒有鋪設影響企業建設進程,希望紡織服務中心能夠幫忙解決。
接到企業訴求后,紡織服務中心立即組織工作人員現場勘探,并召集企業、城投公司和施工方一起討論施工方案,落實供水管主管安裝工作。經過協調推進,施工方按企業提出更改的設計重新安裝出水口,并在4月中旬完成了該支線供水管主管鋪設,為企業加快竣工投產掃除障礙。
“為加快項目建設,平南縣進一步優化服務水平,從企業落戶到竣工投產全過程,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。”何仲武介紹,紡織服務中心按照“一個企業,一套檔案,一支隊伍,一包到底”的“四個一”模式對每個入園目都落實“一對一”跟蹤服務工作,突出抓好項目要素保障,積極為項目爭取資金、土地指標等要素支持。同時,紡織服務中心組織工作人員每周深入項目一線走訪不少于2次,及時發現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。